查看原文
其他

阳光媒体人课程回顾|华商难事件启示及恶意流量黑产剖析

安安 微信珊瑚安全 2022-05-16

今年疫情期间“华商难”等案件,让我们发现恶意营销的问题日渐突出,于是我们整理了一个课程,让大家更了解内容创作和运营过程中那些不能触碰的雷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寻——在内容创作和谋求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为什么行业内有人会铤而走险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以及我们国家和微信平台对这种疯狂试探的行为是如何认定和处理的。(后台回复“阳光媒体人”可观看本期完整视频)

 课程主要内容 一、华商难事件简要回顾二、恶意流量黑产剖析三、两种恶意流量运营雷区恶意流量的危害

 课程讲师 
▍杨建目前从事涉微信网络黑产的研究以及配合协助司法机关开展刑事打击的工作。
华商难事件简要回顾
3月17日,澎湃新闻发表文章,反映有人用多个公众号套用“华商太难的标题”发雷同文章,以华人口吻讲述“国外疫情下的困境”。但网友发现这些文章情节如出一辙,仅换了主角姓名、从事生意和所在国家。

随后有网友发布“疫情之下的南极:店铺关门歇业,南极华商太难了!!”等文章调侃。而通过对相关公众号账号主体注册的其他公众号进行深挖,发现他们还批量发布了“留在某某国的华人华侨:囤积食物自我防护,思来想去还是暂时不回国好!”等多篇“水文”。

按照平台规则对相应的涉事文章、涉事账号进行处置外,当时守护者团队积极联系福清当地监管和执法部门,配合他们介入处理。公安也对炮制“华商太难了”虚假文章造谣者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福清、台江、仓山、闽清、永泰等地相继破获“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案件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目前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5人,有力净化了网络空间,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这些文章的套路大同小异,都是借助疫情大环境下的社会热点,通过虚构复制雷同的惊悚内容,吸引公众关注并吸粉。这种利用罔顾事实,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是实打实的违法黑色产业。这种黑色产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不满,劣币驱逐良币影响正常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恶意流量黑产剖析
 
恶意流量黑产正以夸张、猎奇、病毒化的方式,有组织地传播不良信息,以谋取私利,使得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日渐出现趋利化、组织化的特征。
 
 “华商难”背后团队首先通过包装、混淆真实和虚假信息,采用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打时间差信息差等方式,编造虚构了他国华商的真实处境,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和国际关注,变相地增加自身账号的关注度。
 
“华商难”中所涉及的读者群体,大多属于海外当地华侨华人,黑产从业者可能本意是吸引更多的华侨关注,从而为未来的粉丝变现提供基础。但是其利用虚假文章吸粉的行为就超出了正常的粉丝运营范畴。这种吸引流量的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实施流量变现。
 
不法分子蹭热点流量,以图牟利的手段并不罕见。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围绕该公共卫生事件,互联网上衍生出诸多类型的违法犯罪形态,如生产假冒伪劣口罩、以售卖口罩为名义实施诈骗,以疫情为热点实施谣言或不实信息类违法犯罪等。
 
然而,谣言或不实信息类违法犯罪,通常以完全虚构或断章取义的信息为切入点,其后果和危害多通过间接方式产生。相比其他违法犯罪形态,这类虚假信息最容易接触到普通用户,也最容易让人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混淆真相。
 
两种恶意流量运营雷区
 
我们根据黑产实施手法的不同将流量要件划分为恶意引导流量恶意制造流量

恶意引导流量即使用特定内容,如低俗或者其他吸引眼球的信息诱导正常用户去访问特定页面或完成特定的操作,这些特定页面就可能包含有色情、赌博、盗版文学、制假售假等可变现的下游黑产,特定的操作可能就包括转发,关注等。
 
引导流量使用的是最简单直观的方式,通过海选寻找目标人群。早年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标题党文章,垃圾短信,或者色情、赌博类广告弹窗,都属于引导流量,华商难就属于引导流量。
 
近两年我们发现广州某地区的犯罪团伙,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恶意引流和黑灰产变现。 

他们的流程是:大肆工商注册公司,以公司主体开展公众号的注册和认证,并以流水线形式开展违规内容的生产、分发和跳转,相关内容以吸引人点击、转发、朋友圈为主,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导流至直接变现的下游渠道。他们前期变现渠道包括了赌博诈骗等,后刻意做了规避,但无论是礼佛打赏、仿冒纪念币、还有盗版书城,都并非合法的变现手法。
 
黑产想形成规模,必须大量注册公司,再通过公司注册公众号。因为,目前平台规定,一个人能注册1个公众平台个人号,1个公司能认证2个公众号。


2019年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协助广州警方打掉的“企兴邦”恶意营销水军团伙,该团伙注册了多个公司,这些公司的注册有些是通过公司员工,有些是在黑市里违法买卖获取的。
 
注册公众号以后,他们的手法与“华商难”团伙类似,主要通过标题党,虚假红包,低俗文学,地摊文学,历史虚无主义野史等吸引用户。为了提高用户留存,他们还在公众号里面制作各种外链和跳转,一方面吸引用户去更多的关注他们团伙控制的公众号,另一方面使用外链欺骗不是很懂公众号逻辑的用户,并最终把他们引诱至特定的页面。
 
如何变现呢?他们主要通过自媒体平台引导到外链变现。
 
比如盗版书城,从正规版权文学平台剽窃过来的文章,改个题目,改个主人公名称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书城里,在公众号上刊登一两章,读者被勾起兴趣后就被引导后外链书城网页,再想看就得充值了。
 
礼佛类打赏,开始是恐吓类打赏,如果不怎样会有厄运缠身,后面改为讨个吉利类的打赏,总之就是利用了部分用户宗教信仰进行敛财,而实际上国家是不允许网上从事宗教行为的。
 
假冒伪劣产品售卖通常用一段小黄文开头,后面画风一变转到广告话术,再后面就是购买链接了,而显然,这些商品都是来路不正,用途不明的。
 
2019年4月,广州警方出动了约500名警力,直扑团伙多个窝点,共抓获嫌疑人200多人,关停公众号1300余个,近期团伙主要成员已经刑事判决,大部分核心工作人员都获得了一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该案也是2019年当年全国最大的虚假信息引流推广黑产案件。
 
恶意制造流量即由刻意控制海量账户去人为刷取流量指标,如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投票,评论,网店交易量,视频播放量,虚假点击互联网广告等。
 
正向的制造流量通过制造更高的阅读量、点赞数、网购销量证明了自身更大的关注度,利用互联网的“从众心理”,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早年间购物网站的刷单刷评价就是恶意制造流量的一种。反向的制造流量则是通过制造虚假点击和访问,干扰对象的正常生产运营活动,比如网络黑客手法里面的DDoS攻击,就是通过反向制造流量打击目标服务器,另外比如刷榜竞品影视剧,网店刷差评等,都是反向制造流量
 
制造的流量往往会产生错觉,有时影响了普通用户的判断,如让普通用户在选择网购商品或选择付费内容产品时带有主观倾向性,有时影响的则是花钱买量的人,使其陷入流量营造的虚幻中,从而丧失了对真实商业场景的合理判断,进而做出错误决策影响收益。

恶意流量的危害

相信大家对“刷量”这个词非常熟悉,但恶意制造流量的行为也是不被平台和法律所允许的,对于微信平台的恶意制造流量,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通过严控恶意注册微信号和公众号严控流量分发,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手段,与对抗各类刷量行为。
 
恶意流量的危害在社交和咨询层面,最大的危害就是危及内容安全,因为人是社交类动物,人与人的沟通存在于正常人的普通生活中,而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人主观意识、客观认知能力的差异,必然使传递的信息出现真假之别,这些不安全、不正确的内容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广泛传播,就可能形成谣言。

恶意流量的危害是深远的,如广告刷量和DDoS攻击,造成的是直接的经济损失,而其他部分的恶意流量模式,则可能是拉低了用户品味,放任违法信息流传,混淆真实虚构,导致创作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引发互联网信用体系和生态的坍塌。
 
结语

一直以来,对于以上违规行为,微信平台都高度重视并持续打击清理。比如对于借疫情营销、编造整合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的文章,启动疫情专项处置机制,进一步开展清理打击。

但恶意流量是一个社会现象,这里面包含了很多问题,互联网平台对虚假信息的认定问题司法机关对罪行的认定问题,以及网民本身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个健康的肌体,最重要的“免疫力”,来自于每一个细胞,因此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仅凭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或公安机关的打击是不够的。构建清朗网络环境,不仅需要健全不良信息的打击体系,还需要公众、互联网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的多方参与,社会共治

从个人角度看来,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涉及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和个人权益。公众应该多渠道源综合判定信息准确性,确保不被“路边社”信息带偏节奏,对不确定的信息不参与转发和评论,不给谣言推波助澜。

如果你发现公众号平台有恶意营销文章等造谣营销行为,可以点进该公众号右上角“”—“投诉”,帮助我们发现违规行为,共筑网络清朗网络环境。




故事征集对象: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开发者、运营者讲述自己建立内容安全体系的故事,通过、公众号对话框和推文留言的方式向小珊投稿。我们还将深入采访更多开发者,将你的故事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征集目的:

关注和记录内容安全领域的故事,为促进微信内容生态的更好发展,也供更多开发者、运营者学习内容安全体系建设的经验。

有奖征集:

这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每次被采用发布的故事投稿人,将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期待你的投稿。





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微信内容安全第一手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